第135章 引契丹入中原的杨光远(中)(1 / 2)
杨光远投靠了石敬瑭之后,第二年,范延光就造反了,这一点我们在上面讲石敬瑭的时候,已经提到了,最终还是杨光远打败了范延光包围了魏州城,围了一年有余,最终还是石敬瑭招降了范延光,这个叛变才结束。
在这个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事情就是他到了滑州的时候,发生了兵变,他的部下准备推举他为皇帝,结果杨光远不同意,还对他的那些部下喊道:“自古以来有断臂天子吗?,咱们在晋阳投降那是被形势所迫,现在要是翻盘那就真的是造反了。”
他虽然这样说,但是在他的心里还是一直想要当皇帝的,毕竟谁也不想一直跪下喊别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加上石敬瑭皇位得来的这么简单,这也让他心中产生了其他的想法,只是在当时在他看来时机并不成熟罢了。
这一次的事件让石敬瑭对他更加的信任,而这也正是杨光远的目的所在,他知道现在不是造反的好时机,他需要等待,等着将来他执掌大权之后,手里面有了军权之后,那时候只要是逮着机会他就能起事。
但是想要掌握军权最先要做的就是取得石敬瑭的信任和好感。
杨光远包围了范延光之后,石敬瑭就封他为魏博节度使,这也算是正常的作法,只要是杨光远能够拿下魏博,打败范延光,那么杨光远就是新的节度使。
这个个时候他就开始掌握一定的兵权了,而且慢慢的也引起了石敬瑭的戒备,这一点杨光远没有做好。
杨光远掌握军权之后,他觉得石敬瑭也不敢把自己怎么着,所以行事比较嚣张,没事就议论甚至干预一下朝政,他虽然不在汴京,但是他却能遥控朝廷的决议。
有时候石敬瑭下发的一些命令是要是他觉得不行或着不满意,那就不执行,然后给石敬瑭上奏表有时候理由都懒得说,直接就是拒绝执行。
但是石敬瑭对他还是算是不错的,就怕他造反,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杨光远的儿子杨承祚,他的另一个儿子杨承信也是加官进爵,一时间朝廷的恩宠无以伦比。
石敬瑭的拉拢也让杨光远觉得造反的时机还不到,总算是稳住了他那一颗躁动的心脏。
可是石敬瑭不是傻子,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身边放一个一直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而却还不听从他的命令的老虎。
所以石敬瑭也在想办法找机会看看能不能把杨光远拿下,而杨光远的心里面本来是想着造反或者做一个大大的权臣,现在他和石敬瑭之间的关系,他觉得还不错,有什么事情石敬瑭都让着她,不敢得罪他,这让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的。但是这还不是他的人生巅峰,不久他的人生就迎来了一个高峰。
杨光远人品和素质一般,这一点被一个人看得很清楚,那就是桑维翰,桑维翰千般不好,但是他对于石敬瑭我觉得那还是忠心耿耿的,在杨光远在外面执掌兵权的这一段时间,桑维翰做的是个枢密使。
枢密使就是管军事武将的,所以桑维翰对于杨光远有一定的管制权,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监督和纠正,最终的权力还是掌握在石敬瑭的手中。桑维翰那时候看杨光远就是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就给石敬瑭写报告说杨光远这个人不靠谱,不是一个好人,让石敬瑭不能重用他。
杨光远既然能遥控朝廷的决策,所以他对于京城发生的事情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而桑维翰几次三番的在石敬瑭面前说他的坏话,他也是知道的,但是那时候他正在外面也不好意思上表和桑维翰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毕竟是在外地,而桑维翰却在石敬瑭的身边,总的来说还是桑维翰有优势。
石敬瑭听桑维翰说得多了,对于杨光远也是有点担心,于是他就想着尽快结束魏州的事情,赶紧让范延光投降,因为范延光一日不投降杨光远就一日掌握着兵权,他就一日不得安宁。
所以原本坚决反对范延光投降的石敬瑭主动招降了的范延光,而且还赐给范延光丹书铁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阻止杨光远继续膨胀。
但是杨光远对这件事根本没有意识到整件事内藏的玄机,战争结束了杨光远作为大臣也是主将需要进京报告外加接受嘉奖。
此时他就想起了一直说他坏话的桑维翰,于是就找到石敬瑭,说桑维翰专权,上窃君主之权柄,下总百官。
石敬瑭对于自己的好伙伴桑维翰是什么样的人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时候的杨光远刚刚打了胜仗回来,而且手里还有兵权,可能也是为了麻痹杨光远,于是就把桑维翰贬了出去。
杨光远的一句话就把石敬瑭信任的桑维翰干掉了,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杨光远的地位以及威望真正的的达到了最巅峰,枢密使一句话就搞掉,那这天下除了皇帝还有谁能比杨光远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