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连夺三州(1 / 2)

前面淮南战役,打了折么长的时间,基本上柴荣的作战方式大家都有了一个了解,所以在他进行北伐进攻河北的时候,我们对于这里发生的战争了解就行了,不需要说的太详细。

柴荣宣布亲征之后,刚刚平静下来的帝国再次忙碌了起来。最终柴荣带着数万大军往北面跑去了,在北面的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拿下幽州(今北京),因为幽州一带一直以来都是防备契丹的前线,只有拿下了幽州才能遏制住契丹疯狂南下骚扰的势头。

因为此时在的契丹,他们不仅仅占据了幽州,而且原本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也全部占去了,而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根本对于契丹骑兵形成不了什么阻碍,所以契丹军经常南下骚扰,虽然造成的损失也不是不能承受,但是作为雄才大略的柴荣,他不能允许这件事的发生,而至于柴荣决定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原因咱们上面也已经说了,这里不再赘述。

此时的周朝有了水军,所以这一次柴荣亲征还是带着一大票水军,而他就在船上坐着,可能在淮南的时候柴荣做习惯了,也可能是觉得坐船的确是比骑着马一路颠簸要轻松的多。

他这一次兵分两路,陆路上面一支,在水路上面就是他这一支。

这一次行军是很秘密的。据史书记载,当时柴荣大军走过去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有军队经过,也不知道柴荣已经开始往北面发兵了,一路上不扰民,行踪很神秘。

百姓们都不知道柴荣要进攻河北一带,那么契丹和在幽云十六州的将领们想知道这件事也是很不容易的。

柴荣这一次的目的就是沧州一带,在这里有两个地方很重要,一个是益津关还有一个是瓦桥关。

这两个地方虽然驻兵不多,但是却是十分重要的关卡,对于柴荣来说,要是能够拿下这两个关卡,那么他就能在河北一带施展开来,要是不拿下这两个地方,他在河北就有可能被牵制,因为它不具备战略纵横区域,拿下了瓦桥关和益津关他就能在河北的中心四处出战,而从南方也能给契丹军进行打击。

更重要的是瓦桥关,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防御契丹南下的又一道重要的关卡,要是这能够守住这里,那么就能保证契丹军不能顺利南下,对于契丹来说是一个制约,而拿下了瓦桥关一带,柴荣还有能力直逼幽州,这才是柴荣真正的意图。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这是柴荣皇帝生涯中的最后一年,此时是四月下旬,柴荣大军赶到了河北,第一站就是在沧州不远的乾宁军,名字很霸气,但是实际上的战斗力并不很强悍,而且还没有太多的人。

所以这一站对于数万周军来说不过是小试牛刀,根本没啥可说的,也没啥难度。

拿下了乾宁军,周军继续坐船往上面走,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那时候就有水运了?

其实这还是隋炀帝的功劳,当时隋炀帝为了方便到江南去,当然也是为了运送粮食等战略物资,所以就搞了一个永济渠,直接从幽州一带到江南的杭州,这一条运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杭大运河,也是隋炀帝执政的时候少数的亮点之一。

柴荣的水军就是沿着这一条运河永济渠段,往北走的。

在拿下了乾宁军之后,柴荣要面对的就是益津关,这个关卡,还是很重要的,他周边有易州,莫州,瀛洲等地,地理位置还是很关键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后面就是瓦桥关,过了瓦桥关就能挺进幽州,而且占据了瓦桥关还能有效地遏制契丹骑兵南下。

对于益津关,也是没啥难度,周朝水军沿着永济渠往上走,到了益津关,威逼攻城,守关的将领一看柴荣亲自来了,那还打啥,之前李璟都不是柴荣的对手,他现在要是和柴荣作战,那还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所以他很识时务的就投降了。

过了益津关,柴荣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咳,这并不说柴荣不打仗了,而是柴荣不能舒舒服服的坐船了。前面的瓦桥关一带的河流狭窄。不能过大船,无奈之下,柴荣只好弃船走陆路。

瓦桥关距离益津关不过是八十余里,骑兵加速半天就到了,就算是步兵,按照柴荣的速度和性格,一天也能赶到瓦桥关下。

但是柴荣玩的就是心跳,找的就是刺激,此时可以说已经到了契丹控制的腹地,而柴荣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带着侍卫亲军杀向瓦桥关。这里面就有赵匡胤,但是柴荣为了追求速度,他仅仅带了五百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