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后蜀)孟知祥的奋斗(上)(1 / 2)

孟知祥得到了西川这块基业,心里很高兴,要是李存勖还活着,他或许就是一个听话的藩镇为李存勖和李继岌守疆拓土,毕竟都是自己人,所以孟知祥估计心里也不会有啥想法,但是换上了一个他不是很熟悉的李嗣源,他心里就不一样了。

而李嗣源刚刚登基,对于孟知祥这些大藩镇只能拉拢不能打压,这是肯定的,所以一开始这两个人之间并没有爆发太大的矛盾,反而是和和气气的。

等到在蜀中的任圆带着大军回到了朝廷,他因为在蜀中呆过一段时间,对于蜀中的情况非常的熟悉,为了讨好李嗣源,就对李嗣源说道:“之前咱们在进攻蜀国的时候,让蜀国的富户全部交钱,差不多搞得五百多万缗的赏钱,这些钱原本是准备赏给将士们的,但是没有用完,还剩下二百万缗放在府库里,我们应该派人收回来,以资国用。”

李嗣源一听竟然有二百万缗的财物,听完眼睛立马就亮了,二百万缗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中原虽然很大,收的钱挺多,但是实际上也是很缺钱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之前我们将李从珂时候,他造反到了京城,结果却一百万缗的赏银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要少发点,才解决问题。

这笔钱,李嗣源想要,但是孟知祥却不想给,李嗣源缺钱,他孟知祥更加缺钱,练兵、发军饷、整治军备都需要很多的钱。

但是这一点朝廷或许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在意,李嗣源就是觉得这些钱原本就是朝廷的大军到地方上打仗,然后收集的钱,现在大军回来了,钱没有拿回来,稍后拿回来也是很正常的嘛!你孟知祥不应该阻拦,于是就派了赵季良下去收钱。

除了收钱,赵季良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将来做一个三川都制置转运使,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就是收税的,当地的政府收了税,然后他就把钱送到中央,这是看上了蜀地繁华富饶了,准备在这里捞钱。而且加强对于三川的经济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藩镇叛乱。

这道理很浅显,都懂,孟知祥不傻,他也明白,这是朝廷准备要收拾他了,要是这个三川制置转运使真的在蜀地扎下了根,那么他的经济就收到了牵制,因为干啥事都要钱啊,但是这个钱却都在转运使手里,要转运到了洛阳,给李嗣源,没了钱你让孟知祥咋办?就算是诸葛亮活着,没钱也不行。

所以孟知祥决定在这件事情上和中央对抗,不能妥协,转运使绝对不能设立,不然的话他们的经济就受到了中央的牵制,那时候是生是死全部在李嗣源的一念之间。

等到赵季良到了成都,孟知祥对他还是很不错,之前两个人都是认识的,而且关系还不错,所以孟知祥就告诉赵季良:“咱们都是熟人,我也不给你遮遮掩掩的,明说了吧,府库里的东西,你能拿走点,但是税收那是绝对不能动,这些税收要供养十万西川军,要是没有了这些税收,你让我的将士们都去喝西北风吗?”

结果赵季良只让人拿走了府库里的一点东西,具体多少书上没说,但是估计也不会很多,毕竟孟知祥也是很缺钱的。

而上面孟知祥那句话,也将他的另一个意思暴漏了出来,那就是三川制置运转使绝对不不能设。

但是因为孟知祥和赵季良关系不错,而且孟知祥一直以来都觉得赵季良有能力,于是就把赵季良流了下来辅佐他,但是运转使啥的就不要再想了。

孟知祥给李嗣源打了个报告,说是赵季良的运转使没得做了,但是可以在他这里继续做官,请皇帝不要挂念,也不要把他召回去。

随后他看皇帝没有其他别的表示,他又打了一个报告,这是要他的孩子的,因为古时候大将或者藩镇要是在外地任职或者打仗的时候,家人都要作为人质抵押在京城,但是孟知祥这个有点特殊,他是李存勖的亲信,所以李存勖也就没有必须要求让他的家人留在洛阳,在他眼皮底下监视着。

所以孟知祥的家人全部还都在河东晋阳,因为当时孟知祥走的匆忙,就没有带他们,孟知祥的计划的就是在西川安置好了之后,再把他们接过去,。要还是李存勖做皇帝,估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是现在是李嗣源,而且自己还刚刚拒绝了李嗣源的一个要求,所以孟知祥心里有点忐忑。

但是李嗣源在这件事上也没为难他,事实上他也不能为难,因为孟知祥的媳妇就是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宁的女儿,是李存勖的姐姐琼华长公主,她和李存勖的关系很好,他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和琼华长公主关系也不错,自然不能为难,于是就同意了。

琼华长公主早就想去找自己的丈夫了,但是没有朝廷的允许,她是公主也不敢胡乱行动,就算是他的长公主也不行,毕竟现在执政的不是他们家的人,而是他们家的一个养子,要是李存勖做皇帝,她才没这么多的顾忌,呵呵。

虽然很多人要求要孟知祥的家人留在洛阳作为人质,但是李嗣源却没同意,最终还是决定琼华长公主和小妾李氏,还有孟知祥的三儿子孟仁赞(也就是后来的孟昶),有人会问了,怎么三儿子,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呢!很遗憾,当时的孩子不好生养,头俩孩子没养成早夭了。

这件事虽然李嗣源放行了,但是这不代表李嗣源对于孟知祥心里没有戒备,孟知祥不仅仅有戒备,而且这个戒备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他觉得孟知祥或许并不会老实,而且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说孟知祥不是一个愿意老老实实呆着的人,咱们不能不防备啊。

于是李嗣源准备重新启用已经广泛废除监军制度,监军这个东西是唐朝为了限制藩镇割据的产物,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终随着藩镇势力的越来越强大,而逐渐被废除了,现在在中原大地,已经没有人再用监军制度了,而这一次为了限制孟知祥,李嗣源决定重新启用这一项制度。

在这件事上面李嗣源时代的一个权臣安重诲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是他在李嗣源的身边一直鼓吹孟知祥威胁论。

他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蜀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块天然的割据地区,只要是在哪里,手里有兵就能称王称霸。

第二点就是因为孟知祥不是自己人,他是李存勖的心腹和李嗣源关系不是太近,虽然说起来孟知祥也算是他的亲戚,但是李嗣源毕竟是养子,所以不是很亲近。

从这两点出发,安重诲认为留下孟知祥对于后唐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还是早早的铲除比较好,就算是不杀掉他,也要撤了他的兵权,换个闲职。

对于孟知祥李嗣源心里也想的是尽量不主动动他,也不杀他,毕竟李嗣源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要是没有理由就杀了孟知祥,他的名声估计也臭了。

所以多方权衡,他还是决先搞一个监军监视着孟知祥算了,要是孟知祥真的敢造反,那么也没啥说的,立马就征讨,李嗣源也是武将出生,不怕打仗,但是孟知祥要是真的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好好守卫蜀中,那自然也就相安无事了。

但是等到了选派谁做这个监军的时候,出现问题了,没谁愿意去,都知道这一次都是有风险的,一旦孟知祥造反,第一个就要杀掉朝廷派来的监军,然后祭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